一樂士多 大澳
地址: 大澳深屈村34號
最後更新:
一樂士多推介


從東涌出發,在去到一樂時以有些肚餓的感覺。但也不知選擇吃那樣好,最後唯有選一個看似最飽的。雞扒包!!!一個喜出望外的食物。沒想過一個包使我有這麼大的感覺,可能是一開始沒太大的期望吧!!一入口接觸的是那層脆脆的表層,牙齒慢慢進入鬆軟的麵包。這時我以覺值回票價,而再下去經過清爽洋蔥,清脆的自家種生菜,新鮮的番茄嫩嫩的雞扒外層加了吃下感覺清新的麻醤和芝麻一口咬下去的時候完全不會有那種握緊飽向後扯的感覺。另外不得不提的是醤汁,除了有麻醤外還有其他醤料,大多都是老板自製的。雖然醤多卻沒有因而產生怪怪的感覺,因它不是所有醤放在同一位置,而是分開。最後我整個包最愛的部分是吃到最後只餘下滲透入飽的醤汁那種清甜的醤和脆脆鬆軟的麵包有種很合的感覺。


大澳一樂士多
餐廳分店 | 一樂士多 |
---|---|
地區 | 大澳 |
電話訂位 | 沒有電話號提供 |
餐單 Menu | 港式,粉麵,米線,小食店, |
人氣指數 | 431 |
價錢幾錢 | $50以下 |
一樂士多訂位
一樂士多位於大澳區,詳細地址是大澳深屈村34號,餐廳寬敞座位數目共有未知幾多個。一樂士多幾錢?價錢優惠後人均消費大約$50以下埋單,早餐午餐晚餐一樂士多餐單包括有港式,粉麵/米線,小食店等美食,付款方式有付款。一樂士多優惠
一樂士多 評價 相片
從東涌出發,在去到一樂時以有些肚餓的感覺。
但也不知選擇吃那樣好,最後唯有選一個看似最飽的。
雞扒包!!!一個喜出望外的食物。
沒想過一個包使我有這麼大的感覺,可能是一開始沒太大的期望吧!!一入口接觸的是那層脆脆的表層,牙齒慢慢進入鬆軟的麵包。
這時我以覺值回票價,而再下去經過清爽洋蔥,清脆的自家種生菜,新鮮的番茄嫩嫩的雞扒外層加了吃下感覺清新的麻醤和芝麻一口咬下去的時候完全不會有那種握緊飽向後扯的感覺。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醤汁,除了有麻醤外還有其他醤料,大多都是老板自製的。
雖然醤多卻沒有因而產生怪怪的感覺,因它不是所有醤放在同一位置,而是分開。
最後我整個包最愛的部分是吃到最後只餘下滲透入飽的醤汁那種清甜的醤和脆脆鬆軟的麵包有種很合的感覺。
今日相約朋友遠足原本諗住東涌坐的士往白芒村,點知去到的士站由於清明關係結果找不到的士,call的士台又暫時沒有的士,結果大家共識唯有改道往大澳,之後經過深屈村試雞扒飽($22! 超多醬! 蕃茄和菜!) ,勁足料,超好食!( 老闆好好人,有得免費食生菜和其他自製醬料! 期間小弟朋友食飽時不小心跌左塊蕃茄,老闆即刻說) 比個塊蕃茄我們! 超nice!
假日去行山, 除左風光如畫既路線之餘,當然都要搵下美食啦!有朋友提議禮拜日入去東涌, 去香港威尼斯話想睇下重建既大澳點喎, 入去買返d蝦乾蝦糕同貝類過年做節多d海味食下........於是一行人朝早十點零就去東涌今次行既路線好平坦舒服, 三點零 就到左一間士多雖然鄉效地方人唔多, 但都搵到d 士多仔呀, 但好多間都係餐旦麵同豆腐花食得 多都厭啦.....去到深屈村,見到一塊彩色黑牌, 寫左 d串燒美食仲有去濕涼茶, 於是入去試下一行四人叫左二個包四串雞翼share 食,雞翼又軟又多汁,波菜幾香口 d照燒汁真係好好味...老闆好好人, 仲請我地飲涼茶. 嘻嘻. 仲有 d吹乾左既紅棗 做口"立濕"都唔錯小小甜, 食完又唔洗飲水.......主打健康飲食, 假日如果行開 東涌往大澳, 記住去幫襯下啦
由東涌出發以大澳為目的地既行山路段多屬平坦石屎路,上斜位不多,體能要求一般至中等,適合行山經驗不太多既朋友,一般3個小時內能完成整段路程。
早段沿著山旁外圍走,平靜既大海、機場、客運站及升降頻繁既飛機盡收眼前。
抬頭更可見360吊車熙來攘往,構成一幅美麗既大嶼別景。
選居於大嶼山既我地,當然喜愛大嶼提供一切既天然環境。
偶意想輕輕鬆鬆地出身汗、平靜心境既話,東涌至大澳此段行山路徑會係我地不二之選。
在兩個小時既腳程,除左可令血液運行、吸收新鮮氣外,目的地大澳漁民出售既活海鮮、風味小食、乾貨等均係行山以外蘊藏既巨大引力。
差點遺忘還有大澳居民既平和好客之道。
大致路段同景物對我地黎講都算唔陌生,大概走到一半路程會進入一條名為大澳深屈材既村落。
同香港許多村落一樣,深屈村大部份小屋都係空置,無人居住,可見的都是年老既婆婆、伯伯,隱約會見到以往繁盛期遺留既農田、豬棚等。
突然臭到一股燒烤味道,心想應該係燒柴既味道,呢處點會有聚會攪 BBQ 呢?腦袋還未清晰時,見到路旁右手邊豎立既 "歡迎試食" 同左手邊以前係一間毫無人迹兼上鎖空置既小屋,門口竟掛上 "一樂士多" 牌子,當堂明白了。
本著為食兼八掛既精神,一定要入內了解、了解。
入內已見幾位客人在試食,而有一位身材圓渾、眼睛圓圓、時面帶笑容既中年男士正在自制烤爐上弄串燒,而前面架子上有一膠盒盛著肉串。
當天串燒有兩種:羊肉串 + 台灣香腸及日式雞翼餃子 + 台灣香腸。
先要了呢兩款串燒及自家製菊花茶試試。
整個試食過程中,不停地與蕭生及蕭太聊,間中撐著拐杖既蕭生受腳傷前原來都係一名行山熱愛份子,乘著父母退休回深屈村居住,自己於兩個月前開始於假日返回深屈村攪起串燒、小食及飲品等供應行山人士,主旨係提供 "餐蛋麵以外" 既另類行山選擇。
抱著玩票性質既蕭生,不畏言唔以做生意為大前題,自己愛吃、愛鑽研食材及烹調,希望多與人分享。
因此可見一樂士多既食物組合均是富有心思,自然地流露著一份講究。
光是用炭方面,蕭生選用左竹炭。
因煙量產生較少,食物無咁易被燻黑兼環保。
食材亦為講究,羊肉由上環凍肉專門店購買,先以菠蘿加水浸過,以去除酥味;而蘿蔔即直接購自大埔鳳園農夫;飲品除自家制冰凍菊花茶外,更有由羅漢果龍脷葉等煲成既健康令品;除此,自購自運玻璃瓶裝汽水,亦反映出蕭山對食材既執著。
羊肉 + 台灣香腸串燒:味道ok!羊肉中間串有小塊馬蹄,有心思。
選用台灣肉腸比市面雞肉腸味道更佳。
燒好後灑上小小七味粉增添野味。
日式雞翼餃子 + 台灣香腸串燒:味道ok!日式雞翼餃子饀料為菠菜蓉,可能不太喜歡太淋既菜,口感有點怪怪的。
若雞翼皮能燒得香脆點,無需添加七味粉都會更野味,更吸引。
清水蘿蔔:表明只以清水加小量鹽煮成,目的是要讓食客品嚐大埔鳯園出產無根、無喳既靚蘿蔔。
食落真係一點喳同根都無,口感好順滑。
不過味道則非常清淡,而點上瑞士汁又總覺有點格格不入。
若能改用小量高湯加冰糖來煮,會將蘿蔔獨有鮮味帶出,無論放在湯麵或齋食,鳯園蘿蔔食味會變得更無敵。
菊花茶:門口有高架盛上一盒載有冰凍既菊花茶及羅漢果茶,選擇左由白菊煲成既菊花茶,有淡淡既菊花香味,唔甜,一份自然味道,健康之選!蕭太主力負責煮麵。
麵餐包括:白水蛋 + 瑞士汁雞翼 + 出前一丁原味或豬骨味公仔麵 + 樽裝汽水。
以行山路徑上既歇腳站而言,配搭新鮮,不再是傳統既餐肉、火腿加煎蛋等,反而有點日式拉麵既影子,有創意!在一樂士多逗留短短半小時,發現左蕭生、蕭太花唔小既用心打做,雖然食物味道暫未做到令人一試難忘,不過就憑著他們既信念、誠意、不斷既演變及改進,相信在不久既將來行山徑上會出現一間令人感動既士多,大家口裡不會再喊:我要餐蛋麵!
您對於大澳餐廳「一樂士多」有何comment?
一樂士多餐廳詳細資料:
更多一樂士多相關資料:
香港餐廳2023推介04月
為減低冠狀病毒病在清心齋內有任何傳播的風險,清心齋在餐廳內會盡力保持高水平的清潔及衞生標準。餐廳清心齋除了遵守預防及控制疾病的相關規例,清心齋同時建議採取以下措施*清心齋 黃, 清心齋 藍, (清心齋 黃藍 等意思黃店或藍店簡稱
常見問題 FAQ:
一樂士多在餐廳內應如何確保環境衞生?
- 食物業經營者應加強對食物業處所包括廚房、食物房、洗滌間、廁所(包括水龍頭與廁所把手)和食肆座位間的清潔,定時及在有需要時應用1:99(即把1份漂白水與99 份水混和)的稀釋家用漂白水消毒,以經常保持清潔和適當維護。
- 在處理被呼吸道分泌物、嘔吐物或排泄物污染的地方,應使用 1:49(即把 1 份漂白水與 49 份水混和)的稀釋家用漂白水。
- 經常清潔消毒食物接觸面及設備,例如餐具。
- 經常清潔消毒員工或顧客的頻密接觸點,例如門柄、桌面、餐盤。
- 確保用作送遞食物的工具不可用於收集餐桌上已使用的餐具及食物殘渣,可考慮以不同顏色或標示來識別工具的不同用途。所有工具都要保持清潔和定時消毒。
餐廳廚房內一樂士多應如何確保食物衞生?
- 採用「食物安全五要點」,以正確處理食物:
- 精明選擇:選擇安全的原材料
- 保持清潔:保持雙手及用具清潔
- 生熟分開:分開生熟食物
- 煮熟食物:徹底煮熟食物
- 安全溫度:把食物存放於安全溫度
- 有需要時,提供公筷公羹。
- 避免公開展示沒有包裝的即食食物(例如烘焙食品)。
- 如使用即棄手套處理即食食物,要注意手套不能代替清洗雙手,並要正確使用。手套如有損壞、弄污或食物處理人員因暫停工作而把手套除下,便應把手套丟掉;要經常更換手套,更換時和除手套後都要清洗雙手。
對於工的個人衞生餐廳一樂士多建議是什麼?
- 工作人員須謹記:定期檢查體溫
- 工作期間,戴上口罩
- 咳嗽或打噴嚏時,要用紙巾掩蓋口鼻,並立即將已弄髒的紙巾丟入垃圾桶。然後,以梘液和清水清潔雙手
- 保持良好的個人衞生習慣(例如在處理食物前後、進行清潔之後、處理廚餘或垃圾後以及上廁所後要洗手)
- 如患有或懷疑受到傳染病感染或出現病徵,例如感冒、腹瀉、嘔吐、黃疸病、發燒、咽喉痛和腹痛,應停止處理食物。如出現呼吸道感染病徵時,應戴上外科口罩及盡早求醫
- 洗手時應以梘液和清水清潔雙手,搓手最少 20 秒,用水過清並用抹手紙弄乾。雙手洗乾淨後,不要再直接觸摸水龍頭 (例如先用抹手紙包裹著水龍頭,才把水龍頭關上)
一樂士多餐廳內大家應如何減少社交接觸?
- 為採取以下措施保持員工之間、員工與顧客之間以及顧 客之間的社交距離:
- 為顧客提供外賣選擇
- 避免搭枱或改動座位安排以減少直接面對面接觸
- 在食肆張貼告示或作廣播、或於地面加上標記、提醒顧客在排隊或等候期間保持距離
- 在服務櫃枱加設屏障,減少顧客與員工直接面對面接觸
- 鼓勵顧客使用非觸式的付款方法(例如:信用卡、手機應用程式等)
- 安排員工分批工作、休息及用膳